夢想家

3月20日,春分。


晝夜對分 氣候越來越暖和。
天氣轉暖,雨水也會變多,正所謂「春分落雨落到清明」,即下雨的日子會增加,然後一路下到清明節前後。
春分,也標示著春天已經過了一半,接下來白天將會越來越長,夜晚則越來越短。



節氣與種植


「春分前好蒔田、春分後好種豆」,這個時節是田間種植的開始。

豆類是春季最佳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,它可讓土地增加氮肥,農人忙著照顧農作物,除草、施肥外,也會種植花生、韭菜、苦瓜、蓮藕等。


北部:苦瓜、蕹菜、肉豆、田薯、韭菜、蓮藕、水芋、山藥
中部:甘藷、田薯、薑、杏菜、水芋、蔥、胡瓜、蓮藕、落花生、肉豆
南部:豆薯、莧菜、落花生、莿瓜、肉豆

而春分也是「鱸魚」的盛產期,
茶農則會在這個時節開始採收茶葉,烘製「春茶」。 



傳統習俗


除了農忙與種植外,春分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。

踏青
大地回春,萬物復蘇,人們會趁著天氣變暖,外出踏青,享受大自然的美好,尋找春天的蹤跡。

春祭
有些地區,春分是祭祀祖先和諸神的時節。人們會準備食物和酒水,向祖先和自然神明表達敬意和感恩,祈求家庭和諧與國泰民安。
 
吃春菜
在這個節氣裡,人們會選擇多吃新鮮的春季蔬菜,盡量避免辛辣、油膩等會上火的食物,藉此養氣更養肝。


立蛋
由於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平均的日子,被認為地軸與繞日公轉的平面正好呈現平衡狀態,致使蛋平衡站立的穩定性最高。
所以在春分立蛋已成為最受歡迎的習俗。

放風箏
古人認為放風箏有避邪的作用,而春分前後微風飄盪,正是放風箏的季節。
演變至今,放風箏已變成人們對於新春及新的一年的期盼。



詩人的歌詠


宋代詞人朱淑真在《春半》中,對春天竟然就這樣過了一半,感傷了起來。
春已半,觸目此情無限。
十二闌干閒倚遍,愁來天不管。
好是風和日暖,輸與鶯鶯燕燕。
滿院落花簾不捲,斷腸芳草遠。


宋朝歐陽修在《踏莎行》,將春分的熱鬧與內心的清冷做了一番孤枕難眠的描述。
雨霽風光,春分天氣,千花百卉爭明媚。
畫梁新燕一雙雙,玉籠鸚鵡愁孤睡。
薜荔依牆,莓苔滿地,青樓幾處歌聲麗。

驀然舊事心上來,無言斂皺眉山翠。


春分,非常適合與大自然接軌,
想像自己是一塊沃土,每個想法或行動都是一顆種子,
會在您的沃土發芽,被滋養著,
您的芽會長成什麼樣子,是苦瓜、山藥還是韭菜、莧菜…

此刻,當大部的春花,都在春分盛開,在春分之後相繼凋落,
您看見的是如約而至的燦爛,還是不負春光的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