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想家

每天種菜、染布、手繪,她認真生活的樣子,真美

幸福的生活,究竟與什麼相關?......

  -山居故事 耕食生活-

NO.1 | 壹 

從明天起,做一個幸福的人,劈柴、餵馬、周遊世界,從明天起,關心糧食和蔬菜,這是多少人心底的一個夢。



日本有一部電影《小森林》,講了一個女孩獨居鄉野的生活故事,在寂靜的山林中感受自然造化,在三時三餐中品味生活的滋味。



同樣是在日本,這樣的生活不僅僅存在於電影中,在高知縣的山林與田間,早川由美一家人一直過著自給自足的耕食生活。
 

幾十年前,那時早川還生活在都市,繁華鬧市,精彩紛呈,卻不知為何很難感受到快樂,最懷念的反而是兒時與外婆在鄉間的生活。

那時會依時令曬梅乾,做味噌,寒冷的冬夜在火盆中燒起炭火,支起烤架放上麵包抹上黃油......日子簡單而真切。

而如今「遠離了自然,山海,土壤,生活中的一切都被標籤化,價格化,再難體會活著的真實感。」



一次旅行讓她確定了理想的生活方式。1983年的時候,她在泰國和緬甸的山區遊歷了數月,見到了未曾見過的世界。

「在那裡人們有著最樸素的信仰,生活根植大地,全部自給自足,人們都生猛,有活力。與我這個從城市裡來、面色無光的人完全不同。」

「我住在他們自己建造的小木屋裡,早上與太陽同起,在搗米的砰砰聲中開始一天的生活。」
 

那裡的人和生活給了她深深的觸動,她想,為什麼人一定要迎合所謂主流的生活方式,為何不去選擇真正喜歡的?

於是,28歲結婚後她毅然與丈夫小野哲平搬到了鄉間,在山裡租了一間便宜的房子,在門前不大的空地上開始實踐耕食生活,哲平做陶,她開始學習在田地裡耕種,成了一個快樂的農婦。


NO.2 | 貳

1998年,他們帶著兩個孩子、兩條狗、七隻雞又搬到了高知縣香北町谷相。這裡山脈連綿起伏,梯田成片,河流在寂靜的山林中靜靜流淌......


在這裡他們蓋了間心中的小屋,由當地的工匠師傅用山上的樹木、土與灰泥搭建,牆則由土和竹編混合而成,正是理想中家的樣子。

這次有了更多的空間與土地,他們在家門前開闢了農田與果園,親手播種、收割、縫紉、做飯……

春天播種,秋天收穫,做衣服、醃梅子、做肥皂、隨著月亮的盈缺感受身體的變化,以及在每件親力親為的小事中感受到美。

丈夫小野哲平有了自己的柴窯,做著喜歡的陶器。但哲平對燒出來的陶器要求頗高,稍不滿意就會扔掉。



這時由美就偷偷撿回來使用,覺得小小的裂紋或傷痕反倒有一種別樣的美感,長年累月的茶漬,果醬或者油脂沁入縫隙,便有了時間的味道。

孩子們也在山中發掘出無窮盡的樂趣,山裡有著取之不盡的食物,採竹筍,土當歸,枸杞葉,紅薯,伴著朝霞在海邊,撿貝類,採海藻......

也許有人會說,聽起來似乎很美好,但怎麼去維持必要的生活呢?「錢」始終是現實中無法逃避的東西吧。

但過上想要的生活,需要多少錢才足夠呢?早川和哲平認為「人生就是上天賦予我們時間,讓我們有機會,去做自己所愛所享受的事情。」

事實上,錢的多少並沒有影響他們的生活,他們很少購物或者說需要用錢購買什麼。在這裡,自己種樹、種田、養雞、養羊,生活所需的一切都從土地中來。

雖然沒有很多錢,但美味的食材從來不缺,而且還可以自豪的說,整個田間地頭都是廚房。

NO.3 | 叄

由美在照顧孩子料理家事之余,也開始利用身邊之物,染布織布,縫製衣服。

漸漸地,家中所有人的衣服都由她手工製作,將舊衣服破損的地方,一針一線縫補出新的紋路。



田地裡的植物採摘回來,煮出汁液賦予麻布新的色彩,會覺得一點點製作出來的作品裡面藏著自己的靈魂,可以傳遞出一些言語無法表達的悲傷,快樂,故事,思緒。



而這些帶有靈魂的作品也讓她正式開始以布藝手藝人的身份,立於社會之中,實現了「生活即工作,工作即生活」的自由狀態。



縫製一件製品不僅是手工而已,在動手之前還有想象,而正是與自然的相處與山間的歲月中她獲得了無盡的靈感源泉。
她說,我織出的就是這做夢的時間,做著與自然共生同存的夢的時間。

都說離開了城市會覺得生活枯燥,但這裡每個人的人生都充實得令人不可思議,不會對生存的意義感到迷惘,因而總能保有強大的內心,悠然、沈靜、安穩地度過每一天。

由美曾經問過自己,「人到底怎樣活才會感到幸福呢?」

如今她有了自己的答案:「所謂的幸福,就是把自己當作一顆種子,播種在被稱為人生的土壤上,以堅定,清晰,安定的心,把自己變成渴望的那道光,照亮自己,溫潤其它生命的所有過程。」

 

SaveSaveSaveSave